說到線上推廣運營的時候,大家的關注點往往偏向于創意多麼精妙,效果如何驚人等等,極少人會把「靠譜」二字作為活動運營的定語。特別是很多小公司運營者在盲目模仿大品牌的活動運營時,卻發現得到的結果往往不盡人意,歸根到底,在於「靠譜」二字。
小公司與大企業之間存在怎樣的資源的鴻溝?
Inspirr Creation介紹,大公司憑藉多年的積累,擁有豐富的公關資源、平台資源、媒體資源以及龐大的用户基礎,這些資源如同堅實的後盾,讓它們的每一次推廣活動都能迅速吸引眼球,形成話題效應。
以杜蕾斯為例,其每一次營銷活動都能引發互聯網同行的熱烈討論和廣泛傳播,這不僅僅是因為其創意獨特,更在於其背後強大的資源支撐。相比之下,小企業往往缺乏這樣的資源網絡,即使擁有再好的創意,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規模效應。因此,盲目模仿大公司的推廣模式,無異於東施效顰,只會讓活動顯得不倫不類,最終以失敗告終。
正因為資源的不對等,這使得小企業在模仿大公司線上推廣模式時顯得力不從心,不過更深層次的問題,還是在於對執行細節的忽視。
為什麼小公司模仿大企業的線上推廣策略總是失敗?
原因一:創意雖好,落地為王
創意是線上推廣活動的靈魂,但執行才是讓靈魂得以安放的軀體。許多小企業在策劃推廣活動時,往往過於注重創意的炫目,卻忽視了執行層面的複雜性和挑戰性。
很多經營者總是幻想着通過一篇網絡文章或者一條貼文就能引發病毒式傳播,卻忽略了前期小規模話題的營造和傳播節點的精心佈局。沒有紮實的執行,再好的創意也只是空中樓閣,難以落地生根。小企業往往缺乏專業的執行團隊和豐富的實戰經驗,導致活動在執行過程中漏洞百出,最終功虧一簣。
原因二:隱性成本,暗藏玄機
在成本控制方面,小企業往往過於樂觀地估計了線上推廣的成本效益。他們認為,利用社交媒體、自媒體等免費渠道進行宣傳,就可以大大降低推廣成本。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隱性成本,如溝通成本、時間成本、人力成本等,往往被忽視。小企業由於缺乏完善的體制和工作流程,在推廣活動中需要頻繁地與外部合作伙伴溝通協調,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成本累積起來,往往成為壓垮活動的最後一根稻草。此外,小企業還可能因為缺乏專業的人才和技術支持,導致活動效率低下,進一步增加了成本負擔。
原因三:陌生面孔,何以取信?
品牌背書是線上推廣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如同一張信任狀,讓用户對活動產生信任感,從而願意參與其中。然而,對於小企業來説,品牌背書的缺失是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
由於知名度低、用户基礎薄弱,小企業在推廣活動中往往難以獲得用户的信任。用户對於陌生品牌的活動持謹慎態度,擔心活動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這種信任壁壘,讓小企業的推廣活動在吸引用户參與方面面臨巨大挑戰。即使活動創意再好、執行再到位,如果無法打破用户的信任壁壘,也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面對線上推廣的種種挑戰,小企業需要採取更加務實和策略性的做法:
精準定位:小企業應明確自身的市場定位和目標用户羣體,避免盲目模仿大公司的推廣模式。通過深入瞭解用户需求和偏好,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推廣策略,才能更有效地吸引用户參與。
強化執行:重視執行層面的細節和挑戰,建立專業的執行團隊或尋求外部專業機構的支持。通過精心策劃和周密部署,確保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得到有效執行。
成本控制:全面考慮推廣活動的各項成本,包括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通過優化流程、提高效率等方式降低成本負擔,確保活動的經濟效益。
建立信任:通過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積極迴應用户反饋等方式建立品牌信任。此外,我們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等渠道與用户進行互動和交流,增強用户對品牌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總體來說,要策劃一場線上推廣活動的時候,一定要踏踏實實,確保這次活動是「靠譜」的,也就是活動有始有終,同時也不會對品牌造成負面口碑或成本失控。另外,不要模仿大品牌的活動運營或與他們比拼,畢竟兩者的性質不一樣,活動運營要符合當前公司的發展階段,才能為後續的活動積累更多經驗。